“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”。当柳枝染上新绿,杏花争相绽放,五四青年节也踏着春天的节拍悄然靠近。2025年是纪念“五四运动”106周年,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,大力弘扬“五四”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,4月,考古学院团委团校部联合院M·M学习研究会、院团委实践部组织开展了“薪火相传新时代 ,青春铸梦新征程”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。
同学们来到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分馆,有序开展参观。步入展馆,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;走进展厅,古朴的展品与先进的展陈方式相得益彰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同学们先后参观了“吾道何之——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精品书画展”“山海爵——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青铜器展”“春和景明——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明清精品瓷器展”等精品展览。静默的文物陈列在玻璃展柜中,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同学们驻足展柜前,或谈论相关历史,或静静欣赏……两个小时的参观转瞬即逝,同学们流连其中,在与古人的对话中汲取养分,感悟到“探往溯源”的独特魅力,受益匪浅。




同学们于大学城青年之家共同观看经典电影《我的1919》。“中国不能失去山东,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!”影片中,外交代表顾维钧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的坚定身影,爱国志士肖克俭的舍身取义的悲壮抉择,在法华人同仇敌忾的激昂群像,仿佛将大家带回到百余年前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。大家沉浸在历史的波澜中久久不能平静。观影结束后,在团校部负责人王笑扬的主持下,同学们就观影感悟进行了交流。“《我的1919》通过对巴黎和会上中国使团激烈维护正义这一历史场景的艺术演绎,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、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,以及每个中国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。”一位同学如是说。同学们的发言或激昂,或深沉,但无一不体现出对历史的敬畏、对现实的思考、对未来的憧憬。

在“青春力量,使命担当——五四精神座谈会”中,同学们踊跃发言,通过对五四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、内涵丰富完善的历程和未来发展的多样化路径这几大议题的讨论,结合个人的思想、生活及学习情况,共话五四精神,坚定弘扬五四精神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。

本次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,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,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,一次精神的升华,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与责任担当。通过本次活动,同学们认识到,自身作为新时代青年,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,同学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使命,继续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深耕,展现新时代吉大学子勇担时代使命、砥砺奋发前行的精神风貌,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。
文字:何涛 王笑扬 朱信诣
图片:朱信诣